熱熱熱~相信這是武漢市民這兩天最大的一種感受了,武漢這幾天氣溫快速上升,最高溫度直接就突破了37℃,更是在不斷的攀升,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大家需要一直佩戴著口罩,而在高溫之下佩戴口罩也會讓大家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是中暑的情況,對此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
防護性能越高的口罩,呼吸阻力就越大,佩戴者需要費更多的力來呼吸,實現氣體交換。李俊林建議,酷暑天氣下,老年人、兒童或慢病人群,很難適應長時間佩戴口罩,建議這類人群盡量居家,外出選擇清涼通風處,少去人群密集場所,如因戴口罩感到胸悶、氣短等不適時,應立即前往戶外開放通風場所,再摘除口罩。
李俊林提醒,佩戴口罩前、脫除口罩后仍要做好手部衛(wèi)生;需重復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清潔、干燥的通風處。
對于那些肺活量較差的人群來說,戴口罩很快就會感覺到呼吸困難,長此以往呼吸系統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建議:對于心肺功能有問題的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佩戴口罩需要慎重,能否佩戴、佩戴多長時間為宜建議要咨詢專業(yè)醫(yī)生。對一般健康人而言,如果長時間戴口罩有不適感覺,一定要立即找到相對空曠、安全的地方摘掉口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緩解缺氧癥狀。
中暑先兆是指在高熱環(huán)境活動中,大量出汗,出現全身疲乏、四肢無力、輕度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是一般不超過37.5℃。由于中暑先兆的發(fā)生比較隱匿,以致無法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導致許多人已經發(fā)生中暑先兆而不自知。可以通過體征做初步的判斷,看看是否臉頰通紅,心率是否紊亂,體溫是否升高。如果大部分癥狀都和中暑先兆吻合就該引起注意,應停止當前的活動并且盡快到陰涼通風的環(huán)境中休息。
戶外活動避開最高溫時段,根據高溫天氣調整作息時間,避開一天中氣溫的最高時間段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采取必要的防曬措施,盡量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穿著透氣、散熱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1.居家、在自駕車內;
2.外出到或在公園里,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無需戴口罩;
3.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超市、商場、餐廳、展館/博物館、體育館/健身房等場所,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4.確保有效通風換氣的會議室,保持人員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5.確保有效通風換氣的辦公場所及廠房車間,作業(yè)工作崗位工作人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無需戴口罩;
1.乘坐公交、地鐵、長途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時,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
2.劇場、影劇院、地下或相對封閉購物場所、網吧及乘坐廂式電梯等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
3.商店、公共交通工具、餐館、食堂、旅館、單位社區(qū)進出口、企業(yè)前臺等場所工作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
4.托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等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
5.中小學校門口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在校園內戶外空曠地方或確保有效通風換氣的教室內,學生和授課老師可不戴口罩);
6.大中院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于等于1米)時,需戴口罩(如果能確保有效通風換氣、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情況下,教職員工和學生可不戴口罩);
7.到醫(yī)院就診、探視或陪護人員,需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
8.養(yǎng)老院、福利院、監(jiān)獄和精神衛(wèi)生機構人員,外來人員、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yī)用口罩或醫(yī)用外科口罩(機構內人員可不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