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僅是爸爸媽媽會貼膏藥,當代很多上班族也因為伏案久坐腰酸背痛,于是紛紛選擇便捷便宜的膏藥。但是膏藥怎么貼才是正常的呢?膏藥一般要貼多久?貼膏藥有哪些注意事項?具體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中藥外用的一種,古稱薄貼,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涂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以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主要用來治療瘡癤、消腫痛等。

選藥要對癥每種膏藥都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不可隨意“通用”。很多人都認為,膏藥相比口服藥安全多了,貼不好也貼不壞,在使用膏藥貼的時候也就不會那么謹慎。只要描述的對癥,就會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使用。很多時候在膏藥的作用下,疼痛也確實得到了緩解??烧沁@樣,真正的病情就被掩蓋了。
因此,在貼藥膏前,最好先咨詢醫(yī)生,根據病情對癥下藥,不要自行濫用膏藥,否則不僅起不到效果,還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方法要正確在貼膏藥前,應先用熱毛巾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凈拭干,然后再貼。同時,盡可能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否則不僅粘貼不緊,還會在揭時常帶起汗毛引起疼痛。
冬天氣候寒冷時,橡皮類膏藥往往不易粘貼,這時可將膏藥貼好后再用熱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貼牢固。烘烤方法也有講究,如使用黑膏藥類膏藥,應先將膏藥放在酒精燈、蠟燭等微火上加溫或將其漂浮在開水上面軟化,等烘烤后的膏藥不燙皮膚時再貼于患處。

1.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jié)、韌帶拉傷時,不要立即用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貼于受傷部位。因這類膏藥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傷后即貼不能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2.有禁忌癥者切勿濫用外貼藥膏雖方便,但并非人人適用,應謹慎使用: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以免發(fā)生化膿性感染。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jié)、韌帶拉傷時,不要使用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膏藥。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紅花、沒藥、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孕婦均禁用。尤其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貼膏藥,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如果貼膏藥后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水皰、自覺瘙癢劇烈,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立即停敷,并進行抗過敏治療。
4.過敏不能貼。如果貼上膏藥后,10分鐘左右感到被貼部位的皮膚出現發(fā)癢、灼熱、刺痛時,要趕緊揭掉。這說明患者對膏藥過敏。過敏體質者,通常不宜貼膏藥,因為他們的皮膚很容易出疹子,貼上后不僅不利于藥物吸收,反而會帶來皮膚問題。
5.不超過24小時。由于膏藥用于肌表,因此膏藥一般取氣味厚重的藥物,貼于體表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周圍組織營養(yǎng),達到消腫、消炎和鎮(zhèn)痛的目的。一般一劑膏藥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時間長了,不僅藥物已經失去效用,而且還對皮膚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