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武漢觀鳥的黃金時期也將來臨。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候鳥開始往南遷徙,在武漢能看到很多罕見的野生鳥類,例如卷羽鵜鶘。今天正好借此機會,和各位介紹下今年在武漢觀察到的部分鳥類,來了解看看吧。
入冬,鳥兒翩飛。長江網(wǎng)·綠鏡頭攝影隊 王玉明 攝于蔡甸
11月3日晚,沉湖濕地工作人員正在查看“智慧濕地”監(jiān)測系統(tǒng),突然發(fā)現(xiàn)一抹飄灑的紅云在空中翩飛,定睛一看,判斷疑似大紅鸛。
11月4日早上,武漢市觀鳥協(xié)會會員去現(xiàn)場確認其為大紅鸛。大紅鸛(Phoenicopterus roseus),又名大火烈鳥,紅鸛目紅鸛科火烈鳥屬的鳥類,武漢市觀鳥協(xié)會會長顏軍主編的《武漢鳥類圖鑒》顯示,它在武漢市歷史上唯一一次出現(xiàn)記錄是在2015年的府河濕地天鵝湖。
今年出現(xiàn)在沉湖濕地的大紅鸛。長江頭條 博長空 攝
顏軍介紹,大紅鸛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中東部,前段時間在湖北十堰、荊門也出現(xiàn)過,按理不應在武漢出現(xiàn),但可能是由于遷徙時飛反方向,和其他鳥類一起飛來武漢?!按蠹t鸛屬熱帶鳥類,若想在武漢過冬還是有難度的,2015年沒能留下來,如今武漢濕地條件優(yōu)秀,真希望它能留在武漢過冬?!鳖佨娬f。
武漢沉湖濕地。長江網(wǎng)·綠鏡頭攝影隊 韓昶光 攝
銀灰色的羽毛被風輕拂,標志性的巨嘴微撥水面……時隔6年,10月24日,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卷羽鵜鶘時隔6年在沉湖濕地再現(xiàn)。
卷羽鵜鶘是今秋以來,繼青頭潛鴨、烏雕、黃胸鵐(wú)之后監(jiān)測到的第4種來漢過冬的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
卷羽鵜鶘(學名:Pelecanus crispus),體長接近1.6-1.8米,體重約10-13公斤,翼展最多可達3.5米,是體型較大的鳥類。
卷羽鵜鶘。長江網(wǎng)·綠鏡頭攝影隊 顏軍 攝
主要分布于歐洲、中亞和東亞,國內分布的卷羽鵜鶘的繁殖地主要在蒙古國和新疆,越冬地主要在南方東南沿海。但在整個東亞,卷羽鵜鶘數(shù)量被認為不足150只,種群極度瀕危。
10月17日早上9時,武漢市觀鳥協(xié)會志愿者邱鴻在青山江灘觀察對岸的天興洲洲頭時,突然有一輛越野車在洲頭上飛馳而過,驚起一小群大鳥,起飛后開始在天空盤旋,邱鴻用望遠鏡一看竟是6只黑鸛,最后落到江中間一片很小的灘涂上。
黑鸛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是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
自武漢市觀鳥協(xié)會2014年在天興洲首次觀測到黑鸛以來,在監(jiān)測過程中發(fā)現(xiàn),黑鸛在每年10月底來到天興洲越冬,由于人類干擾的影響,黑鸛的活動范圍被大大縮小,僅在洲頭一個游人無法抵達的小片灘涂上活動。
天興洲冬日。長江網(wǎng)·綠鏡頭攝影隊 趙妤 攝
“若想守護鳥,還得腳踏實地?!鳖佨娤M錆h市民、游客不要過度干預野外開放自然環(huán)境,減少車輛進入,同時也呼吁在濕地游玩后要及時將垃圾收好、帶走?!俺鞘械娜巳硕夹枰x務盡責,這樣才能為鳥類提供更多城市棲息地?!鳖佨娬J為,每一位市民都應進行植綠盡責,志愿服務,為維護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盡自己的一份力。
天興洲黑鸛。長江網(wǎng)·綠鏡頭攝影隊 顏軍 攝
長江網(wǎng)·綠鏡頭攝影隊 陳燕翔 攝于漢陽墨水湖
近年來,武漢不斷推進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累計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26處。武漢境內江河縱橫,是“百湖之城”,濕地面積超過23萬公頃,濕地率高達27%。寬闊的水域和大片的植被,吸引了大批鳥類在此越冬。
長江網(wǎng)·綠鏡頭攝影隊 蘇策 攝于華僑城濕地
“濕地花城“更成為越來越多的城市精靈的棲息地,“濕地之都”需要我們共同打造。歡迎加入“植綠守護小分隊”,更多參與到后續(xù)的守護城市精靈等活動中。
來源:長江網(wǎng)
關于我們 丨 聯(lián)系我們 丨 廣告合作 丨 誠聘英才 丨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8 武漢門戶網(wǎng) kudan.com.cn鄂ICP備16007396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