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城市都發(fā)放了“民防應急包”,不少網友對此關注。其中武漢也面向8年級學生發(fā)放了應急包。很多人好奇應急包里都有哪些東西,一起來看看吧!
人防戰(zhàn)備應急包是人防部門針對防空襲和防災減災需要而配備的物資便攜包,包內主要配備有醫(yī)療急救包、自救互救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等應急自救物品,適用于在遭受空襲或發(fā)生地震、火災、交通事故等自然災害或突發(fā)事件時人員進行應急自救互救。
平時用不到,災難時用到就能救自己或救別人的一生。
武漢版“民防應急包”是一個迷彩雙肩包,包里配備了7件常用的應急裝備。
1、便攜式手電筒:野外光線昏暗時,可用來照明,也可以當SOS求救燈。
2、應急毛毯:野外遭遇寒冷天氣,可將應急毛毯裹在身上,減少身體熱量流失!
3、多功能雨衣:不僅可以穿上身擋雨,可以做雨披、地墊,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甚至能作為接水布使用。
4、 防滑手套:戴上后可對手起保護作用,可用于搬運、扒開磚石等。
5、 擁有七種功能的求救口哨:可作為高分貝求生哨,還可當做指南針、溫度計、求生反光信號鏡、火種放大鏡、手電筒、密封倉放置救生條。
6、 便攜式工兵鏟:野外作業(yè)時,挖土、砍樹、鏟沙,全由它來。還可以充當扳手、撬斷器等角色,可謂是全能型選手!
7、醫(yī)療應急包:它主要包含止血袋、冰袋和創(chuàng)口貼等十四種比較常用的醫(yī)療器械,冰袋是當人的骨頭受到損害的時候能起到鎮(zhèn)痛的作用。
據了解,武漢應急包的裝備每年都會有所調整,2021年新增了應急毛毯和醫(yī)療應急包,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武漢目前只面向8年級學生發(fā)放應急包。
據悉,武漢八年級開設了《人民防空》這門課,應急包的使用要融入《人民防空》教學內容。應急包帶回到家庭后,實際上也是讓家庭成員對突發(fā)事件做好準備,帶動了整個社會都有這種應急處置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和意識。
不少人對應急包的出現感到詫異,甚至與時政聯系到一起。其實,從1988年開始,“三防教育”課程在武漢全面開展;從2016年開始,武漢市民防辦聯合全市各區(qū)教育局、初級中學,面向八年級學生免費發(fā)放民防應急包。據武漢市民防部門統(tǒng)計,“十三五”期間,武漢全市向八年級學生免費發(fā)放民防應急包29.3萬余個應急包,2021年約發(fā)放9萬個應急包。
不只是湖北武漢,山東濟南,四川成都、江蘇南京等多個城市今年也免費發(fā)放了人防應急包。與武漢情況類似,多地已明確將發(fā)放人防應急包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中。
了解應急知識:自然災害是無法預料的,當大家對應急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比如,武漢市此次應急包發(fā)放完畢后,相關負責人還在現場給同學們講解了武漢抗戰(zhàn)史,并普及了防空警報等知識。
能夠自救:地震、火災、水災、臺風都是常見的自然災害,當危險來臨時,應急包里有能自救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