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小伙伴在論壇上討論有關武咸城鐵的相關事情,有人認為武咸城鐵路段客流量并不多,為什么還要修這條線路呢?短期來看武咸城鐵價值的確不高,但長期來看,武漢想要發(fā)展城市一體化,就必須將各個城市連接起來。
一般而言我國的軌道交通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國家干線軌道交通、區(qū)域性城際軌道交通、市域軌道交通、城市地鐵和輕軌。
國家干線軌道交通:高鐵、動車、普鐵,城市與城市之間,站點距離遠
區(qū)域性城際軌道交通:武咸城際鐵路、武孝城際鐵路等,城市與城市組團之間,站點距離遠
市域軌道交通:城市與城鎮(zhèn)組團之間,站點距離比城際小,頻次大
城市地鐵和輕軌:城市內部各區(qū)域,站點距離小,頻次高
需要注意的是市域鐵路長度比市內地鐵長,速度也會比地鐵快一些,多以地面軌道為主。從服務對象來看,主要承擔城市、組團城市、部分次中心城市、衛(wèi)星城鎮(zhèn)之間的日常通勤、通學、購物、休閑、娛樂等交流需要的短途城際旅客為主。
也就是說市域鐵路其實是城市與城鎮(zhèn)組團之間的軌道交通,介于地鐵和城鐵之間,頻次會比城鐵高,站點也會比城鐵多,相當于城市與城鎮(zhèn)組團之間的通勤鐵路,這也是目前很多城市圈之間軌道交通采用的方案。
武漢城市圈提出很多年了,但是之前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有從武漢到周邊城市的城鐵,以及相關高速,但是基本都是把人吸引到武漢來,并沒有真正的實現人群雙向流動。
而今年開始武漢大力搞武漢城市圈,真正地向武漢城市圈9城一體化邁進,之前也提到過武漢的地鐵和市域鐵路會向周邊城市延伸,旨在加強其他城市與武漢連接的同時,帶動其他城市的發(fā)展。
目前,武漢城市圈里的發(fā)展并不是特別理想,僅僅只有武鄂融城比較好,武孝一體化也在推進,但武咸一體化一直處于餅子階段,武漢和咸寧雖然有城鐵和普鐵,但是咸寧各地和武漢聯系得并不是特別緊密,可以說市域鐵路只是武咸一體化的契機。
一定程度上,市域鐵路比城際鐵路實用價值會更大,更能促進周邊縣市與武漢的互通和融城。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修了一條市域鐵路,就可以讓咸寧和武漢實現同城化了呢?答案當然不是,因為市域鐵路里面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城鎮(zhèn)組團。
一般而言市域鐵路之間的站點應該是城市-衛(wèi)星城鎮(zhèn)-城市,兩個大城市之間有很多小城鎮(zhèn),且相互之間有人群通勤來往,比如武漢到咸寧的市域鐵路,未來肯定是江夏城區(qū)-江夏城鎮(zhèn)組團-咸寧城鎮(zhèn)組團-咸寧市區(qū),至于中間是城鎮(zhèn)組團設多少個站,就按實際發(fā)展需求設點。
區(qū)別于城鐵設立的一些小站,這些城市組團或者衛(wèi)星城鎮(zhèn)站點所在的地方必須發(fā)展相對較好,有足夠的人口去支撐城市與城鎮(zhèn)組團之間的雙向流動。
但尷尬的是,江夏人口大多聚集在北部,南部沒啥人,之前武咸城鐵在山坡、土地堂、烏龍泉等地設置的站點幾乎快荒廢了,如這些地方不發(fā)展,再設市域鐵路的站點,不僅跟城鐵嚴重重復,且依舊會面臨運凳子的風險。
可見市域鐵路并不是發(fā)展城市的萬能良藥,想要真正的武咸一體化,必須在江夏北部與咸寧之間建立發(fā)展成熟的衛(wèi)星城鎮(zhèn),而南八鄉(xiāng)不發(fā)展,武咸市域鐵路不過就是重復武咸城際的老路,浪費資源罷了。
其實不僅僅是武咸市域鐵路,還有武鄂、武孝市域鐵路,都會面臨運凳子的問題,如果市域鐵路沿線不能形成有一定規(guī)模的小城鎮(zhèn),不能形成人口比較密集的雙向流動,在城鐵運凳子的情況下,市域鐵路真沒太大的必要。
希望湖北和武漢大力支持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城鎮(zhèn)組團發(fā)展,只有這樣市域鐵路才建設得有意義,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