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從水利部獲悉,長江第3號洪水正向中下游演進。27日中午,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已達6萬立方米每秒,經(jīng)三峽攔洪削峰36.7%,按照3.8萬立方米每秒下泄,為中下游減輕防洪壓力。武漢將如何應對,一起看看吧。
查閱水文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7月26日2時至12時,10小時內,三峽入庫流量從3.6萬立方米每秒快速上漲至5萬立方米每秒,27日下午2點,入庫流量再上漲到6萬立方米每秒。按照長江委最新調度令,三峽樞紐工程按照3.8萬立方米每秒控泄,攔洪削峰達36.7%,為長江中下游減輕防洪壓力。
27日20點,三峽水庫入庫流量仍維持在6萬立方米每秒,出庫流量為3.87萬立方米每秒,庫水位為161.36米;武漢關水位為28.44米,流量為6.1萬立方米每秒。
據(jù)介紹,自7月18日起,在保障長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三峽樞紐工程按照長江委要求,連續(xù)9次調整下泄流量。25日12時,三峽庫水位已降至158.56米,預留防洪庫容141.08億立方米,為迎戰(zhàn)3號洪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27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主持召開會商指出,長江第3號洪水正向中下游演進,長江中下游干流仍然維持高水位,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預計長江中游干流蓮花塘江段及洞庭湖水位復漲并超保0.20米左右,螺山至漢口江段將波動緩漲,九江以下江段及鄱陽湖水位繼續(xù)回落,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沿江河湖將維持高水位。
水利部會商指出,要緊盯長江流域水庫群調度,盡力為下游河道攔洪錯峰,努力減輕下游防洪壓力。后期還有可能出現(xiàn)新的洪峰,防汛抗洪形勢嚴峻,要精細調度三峽水庫,統(tǒng)籌考慮長江上游及洞庭湖來水,實施錯峰調度,既要保證水庫水位不致太高,留足庫容準備迎戰(zhàn)還有可能出現(xiàn)的大洪水,又要確保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重要堤防的防洪安全。
從25日上午開始,長江武漢段水位結束了20日開始的回落態(tài)勢,開始波動緩漲,從28.35米左右漲至28.44米左右。
回顧今年43天的超長梅雨季,平均超過1998年、少數(shù)區(qū)域甚至創(chuàng)紀錄的降雨量,相信多數(shù)市民都切身感受到,今年,武漢這座城市應對得更加科學、更加從容,城市功能和市民生活,都沒有因接踵而至的8輪強降雨造成太大影響。
過去4年間,武漢治水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武漢市水務局排水處負責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形成了“海綿化建設”的共識。
“海綿化建設并不是簡單的改造一所學校、一個小區(qū)。從宏觀上來看,這是整個城市規(guī)劃建設理念的變革,是人主動適應自然、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思想,貫穿到了城建的方方面面。”該負責人說。
武漢用綠、灰、藍“三色網(wǎng)”的建設思路,統(tǒng)籌城市建設,打通治水難點。
“綠網(wǎng)”是指城市、街道、社區(qū)綠化,也包括微觀的海綿城市建設,通過透水鋪裝、雨水花園、下沉式蓄水池等小型設施的建設,讓雨水能夠滲、滯、蓄,不會全部在地表形成徑流。最近幾年,武漢市在青山、漢陽等城區(qū)試點建設了一大批海綿學校、海綿小區(qū),讓當?shù)氐臐n水情況得到了極大改觀。目前,海綿建設還在推進,今年將完成建設56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區(qū)的20%變成“能吸水的海綿”。
“灰網(wǎng)”是指排水設施建設的補充。2016年,武漢市提出“補短板”工程。以南湖片區(qū)為例,位于武金堤旁的江南泵站,共有17臺機組,與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夾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共同組成南湖出江排水系統(tǒng),負責57平方公里南湖片區(qū)的雨水抽排,并輻射湯遜湖水系,總抽排面積可達429平方公里。2017年江南泵站建成啟用后,南湖片區(qū)再未出現(xiàn)長時間漬水的情況。截至目前,全市外排泵站數(shù)量已達55座,總抽排能力達1960余立方米/秒,比2016年的980立方米/秒實現(xiàn)了倍增。
“藍網(wǎng)”指武漢的河湖水網(wǎng),這是城市更大的“海綿”。武漢市水務局排水處負責人表示,管涵、泵站等人工的排水設施,不可能無限度提高標準建設,必須兼顧實際效益,武漢坐擁內陸城市少有的湖泊資源,必須把天然的調蓄功能利用好?!昂幢鹊缆贰⑿^(qū)海拔低,下雨之后,水先流進湖泊留滯,給周邊降低漬水風險。雨停后,通過幾天的抽排,再將湖泊內的水位降低,為下一輪降雨留出空間?!痹撠撠熑苏f。
關于我們 丨 聯(lián)系我們 丨 廣告合作 丨 誠聘英才 丨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8 武漢門戶網(wǎng) kudan.com.cn鄂ICP備16007396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