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袁隆平院士團隊種植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通過公開的實地測試畝產已經(jīng)突破了1000公斤,對于這個結果大家都非常高興。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正是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付出才使得中國人民可以吃得飽,不用擔心沒有糧食,第三大雜交水稻技術比前兩代更加成熟。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領銜科研攻關的中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遺傳工程雄性不育系技術(下稱“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首次專家測產驗收完畢:畝產突破1000公斤。袁隆平還表示,未來他的團隊將向一公頃產20噸(即畝產1333公斤)的目標努力。此次測產驗收是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產驗收,對于評估第三代雜交水稻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代雜交水稻是利用普通隱性核雄性不育系為母本,以常規(guī)品種、品系為父本配制而成的新型雜交水稻。
第三代雜交水稻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縮短生長期的同時又保持了較高的產量。
第三代雜交水稻不僅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穩(wěn)定和兩系不育系配組自由的優(yōu)點,同時還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組受限,兩系不育系可能因天氣原因導致制種失敗和繁殖產量低的缺點,在任何地區(qū)任何時候都是穩(wěn)定不育的,且制種和繁殖都非常簡便。
關于我們 丨 聯(lián)系我們 丨 廣告合作 丨 誠聘英才 丨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8 武漢門戶網(wǎng) kudan.com.cn鄂ICP備16007396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