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網友詢問,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需要間隔多久才能打?那下面就和各位講講這個問題。以往秋季是流感高發(fā)期,但目前新冠疫苗要更加重要一些,如果還在猶豫的話,建議大家優(yōu)先接種新冠疫苗。
根據最新發(fā)布的“技術指南”,由于目前尚缺乏流感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同時接種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影響的研究證據,因此參照我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的建議,流感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間隔應大于14天。
具體的接種方法可以是:可在接種流感疫苗14 天以后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或者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程序14天后接種流感疫苗;或者在兩劑新冠病毒疫苗之間接種流感疫苗,即在接種第1劑次新冠病毒疫苗14天后接種流感疫苗,再間隔14天后接種第2劑次新冠病毒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兩劑新冠病毒疫苗之間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需遵循新冠疫苗接種劑次和間隔的要求。
那么,打流感疫苗的同時還能打其他疫苗嗎?最新的接種“技術指南”中提到,綜合考慮風險與收益,滅活流感疫苗與其他滅活疫苗及減毒活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風疫苗、百白破疫苗可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
但在接種流感減毒活疫苗后,必須間隔28天以上才可接種其他減毒活疫苗。
另外,如正在或近期曾使用過任何其他疫苗或藥物,包括非處方藥,請接種前告知接種醫(yī)生。免疫抑制劑(如皮質類激素、細胞毒性藥物或放射治療)的使用可能影響接種后的免疫效果。為避免可能的藥物間相互作用,任何正在進行的治療均應咨詢醫(yī)生。
1、醫(yī)務人員, 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wèi)生人員、衛(wèi)生檢疫人員等;
2、大型活動參加人員和保障人員;
3、養(yǎng)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
4、重點場所人群,如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監(jiān)所機構的在押人員及工作人員等;
5、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包括60歲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慢性病患者、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以及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jié)懷孕的女性。
研究顯示,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至4周后,可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6至8月后抗體滴度開始衰減。為保證受種者在流感高發(fā)季節(jié)前獲得免疫保護,“接種指南”建議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對10月底前未接種的對象,整個流行季節(jié)都可以提供免疫服務。
“技術指南”提出,對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甲醛、裂解劑及抗生素)過敏者都屬于流感疫苗的禁止接種人群。而患伴或不伴發(fā)熱癥狀的輕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議癥狀消退后再接種。
今年,我國現已批準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價滅活流感疫苗(IIV3)、四價滅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價減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IIV4為裂解疫苗,LAIV為減毒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人群不建議接種LAIV:接種前48小時服用過流感抗病毒藥物者;2至4歲患有哮喘的兒童;因使用藥物、HIV感染等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要與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進行密切接觸的人群;孕婦和使用阿司匹林或含有水楊酸成分藥物治療的兒童及青少年也禁止接種LAIV;有腦脊液滲漏(經口咽部、鼻咽部、鼻腔、耳朵等部位)風險的人群(如人工耳蝸植入史等),禁止接種LAIV;因抗病毒藥物對LAIV中活病毒的影響,考慮不同藥物的代謝時間,在接種前48小時使用過奧司他韋、扎那米韋,接種前5天使用過帕拉米韋,接種前17天使用過巴洛沙韋者,禁止接種LAIV。
來源:北京青年報